合肥安广的旅游管理怎么样_旅游管理安徽大学排名
专业建设
新闻编与制作
网络与新媒体传播
文秘
编导
摄影摄像
电视节目制作
新闻系简介
新闻系是我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成果丰硕的传统大系。现开办新闻编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文秘等专业。全系拥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高级编辑5人,高级记者2人,讲师14人,双师型24人,在校生1500余人。
新闻系根据“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教改精神,全面改革各专业的教学,使之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力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上,新闻系结合媒体实践,传授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从省级各类媒体邀请一些名记者、名编辑以及名编导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专业交流。在实践教学上,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目前新闻系已拥有《知行周报》社、系网站、新闻DV俱乐部、戏剧社等一系列运作良好的实践训练基地。新闻系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专业知识讲座和业务交流活动,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了学生的专业信心。
近年来,新闻系取得累累硕果:以王诗文院长为核心的新闻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张国伟主任领队的新闻编与制作专业及编导、摄影摄像技术、广播节目制作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新闻专业教师李娟、吕艳,编导专业教师许海潮、广播节目制作专业教师江铁成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许海潮、李娟、卢娟等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许海潮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在学生培养方面,新闻系亦取得显著成绩。多年来,本系培养了崔波、李孝林、倪凤友、王振涛、胡军、张贵涛、李东方、王震、谢海翔、姚玉杰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现在,他们已成为广电战线的业务骨干,报业的首席记者、星级记者,有的已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闻系正在积聚力量,在进一步巩固、提高新闻编与制作这个优势专业之余,大力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编导、文秘等专业。新闻系在学生培养、师资、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切切实实的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素养的提高、工作实力的展现等各个方面。 专业建设
广告设计与制作
人物形象设计(美术统考)
电脑艺术设计(美术统考)
音像技术(录音艺术)(音乐统考)
表演(艺术单考)
广告(美术统考)
环境艺术设计(美术统考)
动画(美术统考)
电视节目制作
传媒策划与管理
艺术系简介
一、基本情况
艺术系成立于2002年,主要是培养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及艺术设计类相关人才,专业覆盖了现代媒体艺术的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及表演等,现有17个班级,504 名在校生,教职员工38人(在编教师32人,聘用6人),7个艺术类专业,分别隶属于相应的教研室。自2002年成立共培养3000多名学生(含现在校生)。
艺术系现有7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录音技术与艺术、戏剧表演等专业。其中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美术类统招,录音技术与艺术是音乐类统招,表演专业是表演类统招。
二、办学特色和优势
1、建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艺术系已经初步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学历学位构成上:硕士研究生19人占 59 %(含硕士学位),本科 12人占 41 %(含研究生在读)。在职称构成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分别占 6 %、13 %、81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 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人,院级教坛新秀3人。各专业从企业行业聘请专家师傅担任兼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
2、建有一系列实验实训场所
艺术系的实验室建设主要是围绕多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群进行的。近些年经过国家、省厅、学院等多方面投资建设,已初步建立起集声音、图像、动画、及化妆、表演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校内实践体系(校外略)。现校内共有各类实验室36个(不含校外实训基地),设备价值571.9万元,生均0.5万元。其中有: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动漫实验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数字媒体拓展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棚虫”录音棚,与安徽电视台同步建设的大洋编辑机房等等。
3、推行新的教学模式
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化,教学方式推行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部分专业推行“工作室化”教学。教学模式为“前堂后台”。考核方式上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4、专业集展,形成团队优势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逐步建成了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增强了专业竞争优势。其中动画专业已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广告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音像技术专业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三维动画课程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建设
科大讯飞班(特色班)
计算机信息管理
声像工程
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开发
游戏软件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工程系简介
信息工程系是培养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8人,各级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8人。现开设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声像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方向和游戏软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7个专业方向。建有电工基础实验室、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室、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装机实验室、数字电视传输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网络编程实验室、院公共机房、校园有线电视台、校园广播实验电台等多个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并已在全省多个市、县建立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在校内就能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工程系遵循“为用而学,技能优先”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现同科大讯飞公司在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专业共建,开设科大讯飞班,为更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大讯飞公司在校内设有科大讯飞安广院软件研发中心,提供良好的编程、测试等企业工作环境。已同中达电子、安徽帆扬通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专业建设
主持与播音
空乘服务
播音主持系简介
播音主持系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基础厚实,是安徽省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培养播音主持、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单位。
1960年,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建成,面向全省广电系统进行播音业务培训。14年,学校确定为中等专业学校,在16年至1983年间举办了22期全省播音短期培训班。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开设播音专业;1990年开始正式招收高中起点学制两年的中专学生。2002年学校升格为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专业更名为主持与播音专业,招收学制三年的高职学生。2006年,成立播音主持系。2007年,播音主持系增设空中乘务专业。
播音主持系现有播音与主持、空中乘务两个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9人,95%具有行业一线经验,其中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1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主任播音员4人,乘务中级1人,有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的6人,有编辑记者证的6人,有客舱乘务员训练合格证的2人,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9人。专业教师的实践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播音主持作品一、二、三等奖,公开发表的论文获职成教优秀论文奖、广电系统优秀论文奖多篇,主持、参与院、省级教科研项目多项。除专任教师外,我系还拥有一批来自省市级媒体、省内外高校的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授、专家等客座教授,他们深入课堂授课,指导教学与科研。
按照“以职业岗位群为培养方向”的原则,播音主持系对播音主持、空中乘务的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分别制订出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学院为播音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目前拥有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广播播音主持实训室、广播模拟直播实训室、配音实训室、综合演播实训室、航空模拟舱等设施先进的实践教学场所,打造了“明日之星”音频工作室、工作室、朗诵社、广播剧社、“白天鹅”礼仪队等实训平台,举办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形成了朝气蓬勃、争先向上的专业学习氛围。同时,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我系已建成与省、市、县级广电媒体、文化礼仪、文博会展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层次丰富的校外实践体系,使学生们能在行业一线运用知识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播音主持系已形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设施先进的优势,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文化传媒和航空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昔日学子们今已成为文化传媒系统、航空服务系统的业务骨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专业建设
会展策划与管理
物业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传播与策划(传媒策划方向)
管理系简介
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设媒介管理、商务管理和旅游管理三个教研室,开办传播策划(传媒策划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六个专业,其中会展策划管理专业是省级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系专兼职教师50余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8人,经国家认定的双师型教师20人。我系建有校内实训室11个,校外实训基地数十个,合肥利港喜来登酒店是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重点项目。
我系以培养实务型、创新型企业基层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增强学生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使学生成为上手快、后劲足、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 基础教学部简介
基础教学部是我院教学力量集中、教学范围覆盖最广的一个部门。承担了我院所有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物理、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下设思政、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文化基础、就业创业和体育六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 33 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硕士学位24人。
基础教学部现拥有以下实践教学场所:英语调频台、多媒体数字语音室、物理实验室等。
基础教学部注重教学改革,注重探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增强师生互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实行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模式,有机地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尝试了教考分离的考试改革,促进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训中心简介
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是学院重要的教学部门之一,承担学院实践教学和设备管理工作。2004年学院根据教育部2002年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一批设施比较先进,管理制度健全,能够反映岗位、职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及水平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利于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的要求,成立了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本着逐步建成服务于学院的实践教学和设备管理工作基地的思路和强化“教学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不仅在实验室规模、软硬件配置等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了实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同步发展,而且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验教材、实验环境、开放管理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广播制作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实训中心建设的制作中心被安徽省评为省级示范实训(实验)中心,并于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实训中心下属灯光艺术教研室、学院电台电视台、制作部、设备管理科、技能鉴定站等五个部门,承担学院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和鉴定,以及作品的制作工作。同时中心还拥有新闻演播厅、非编制作室、录音棚、音乐工作室等多个院内实训基地,承担学院学生后期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灯光音响、网络技术、录音技术等实训项目。实训中心还在全省建立包括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视传输发送总台、安徽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广播电视局等校外实习基地共30余个。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实训中心现有16名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含在读),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16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高、技术水平过硬,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心面向全校传媒专业学生,承担多门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
实训中心在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地将相关合理开放利用。除了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技能训练相关活动外,还独立制作了很多电视节目。同时,我中心与电视台接轨,承担部分节目制作,协助安徽电视台拍摄《欢乐龙虾档》、《七彩路》、《Hy Show》节目多期,与合肥电视台联合制作《新徽商》样片,《超级男声——合肥赛区的选拔》,独立制作的17余期《平安空间》在安徽电视台新闻公共频道和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2009年在安徽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安徽省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学院实训中心制作部制作的《腾飞的白马》荣获新闻专题三等奖;《风雨之后现红霞》荣获社教专题三等奖;《评书动漫话奥运》荣获短新闻三等奖。在安徽省教育厅电话教育馆主办的2009年教育教学电视节目评选中,学院实训中心制作的《麻川岛上学校》荣获专题类一等奖;《河,就是海》荣获其他类一等奖;《春天话语》、《四双绣花鞋》荣获二等奖;《岁月童话》荣获校园类三等奖。2010年实训中心制作的《桂花飘香动地歌》,《平安空间——药品安全》,分别荣获安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成教中心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继续教育教学点。
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一、学院的历史沿革 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地段(金寨南路468号),隶属省广播**电视局,是在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发展起来的。 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主要负责省内广播系统职工培训,“”期间停办。14年恢复建校,更名为安徽省广播学校。年,经省(84)政函12号文件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中专生。1991年,省编办皖编字(1991)015号文件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批准增设安徽广播电视干部学校,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和系统内职工培训,并先后建立了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学院、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函授站,开展专科层次的函授教育。 2002年安徽省人民(2002)104号文件批准批准,在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省广播**电视局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领导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继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和太原干部管理学院后全国第四所广播电视类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广播类高等职业院校。 二、“十五”期间学院发展基本概况 (一)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 1、机构设置情况:“十五”期间学院顺利完成升格,根据皖编[2005]28号文和学院实际情况,学院现设有14个处级机构,其中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处、财务处))、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行政总支);教学机构6个:新闻系、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基础教学部、成教中心;教学机构1个:实训中心。另根据学院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设置教学总支为副处级机构,设置工会、团委为2个正科级机构。 2、干部配备情况:2004―2005年学院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选配了中层正副职干部,成立了机构,确定了负责人。2006年学院根据省编委三定方案精神,经局党组批准选拔了首批6位副处级干部,现二级机构,副处级干部9人,院领导规定职数5名,现到位4人。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开设25个专科层次专业,其中新闻系4个专业:新闻编与制作、戏剧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艺术系10个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广告、动画、表演、人物形象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传媒策划与管理、编导、音像技术、摄影摄像技术;信息工程系8个专业:广播电视技术、卫星数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播音主持系3个专业:主持与播音、空中乘务、、广告与会展。学院学科专业既突出广播特色,同时覆盖面宽,形成了文、工、艺、管的学科结构。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已面向全国19个外省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1900人增加到现在3899人,成人教育目前已达400多人。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离退休人员27人,临时用工42人,合计279人。在编人员77人。 在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本科以上113人。副高职称17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33人、“双师型”教师20人,另外学院还与省电台、省电视台等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专业外聘教师队伍约110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条件逐年有所改善。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2544平方米(含3192平方米教职工宿舍)。学院现有固定资产5100万元,仪器设备价值1100多万元,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站等50多个专业实验实习场所,能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 图书馆建有60座的电子阅览室,订阅各种期刊共471种、图书(纸质)藏量达9万余册。 从2002年升格到2005年,学院各项收入8027万元,平均一年2000多万元。省局每年也有稳定的投入,单是基建专项,三年多来,省局已投入1200万元。 (五)教学教研情况 “十五”期间,学院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稳步推进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通过初具规模的校园电台、电视台,按照“前堂后台”的教改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进行、编、摄、录、制到播出的“”实训锻炼; (2)学院师生以集中或分批的方式到省电台、省电视台、省传输发射总台等学院定点实习基地进行脱产顶岗实践,或参观学习,实现与省级传媒单位的共享; (3)通过广播电视宽带网与中国传媒大学建立远程工作站,实行双向传输,学生可以网上查阅中国传媒大学图书资料,共享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 (4)在省广电局的支持要求下,省三台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名主持、名编辑、名记者、名编导,常年在学院兼课,使学院拥有一批既有懂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六)学生就业工作 “十五”期间,学院就业工作不断加强,落实了就业工作“三到位”和“一把手工程”;对就业工作实施全员奖励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了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首届(0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7%。今年(06届)毕业生截至4月底992人已就业801人,就业率达到80.7%。 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遍及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从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公司的主要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大都是我校毕业生,有许多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还涌现了如安徽电视台马滢、方田、李莉、袁海群、吴薇,省电台汪茜、张荔、闫冬梅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学院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 (七)党、团、工会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了教学党总支和行政党总支2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1个业余党校。截至2005年12月份,全校共有党员263名,其中在校学生党员159余名,教职工党员104名。 学院重视工会、教代会和团委的组织建设。院工会顺利召开了首届教代会。学院团委下属有4个团总支,94个团支部,现有团员3093人,院系两级设有学生会和15个学生社团。 1999年到2005年学院连续被评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 (八)、目前学院正在推进的四项改革举措 一是“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学院首先在教学系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二级管理,学院相继制定出台了《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二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安广院系部经费包干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推进二级管理。 完善成教中心承包方案,以成教中心为改革试点单位试行产业化运作,推进准成本经济核算承包制;以食堂改革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试行高校后勤集团承包制。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对新进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凡进必考,一律实行岗位聘用。对中层正副职实行竞争上岗。启用占编聘用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四是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学院对于新进人员用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并制定《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人员招聘和管理暂行规定》,积极推进岗位聘用制,设置岗位工资、校龄工资、奖励工资、适当,并为聘用人员办理三项保险。 三、“十一五”期间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 (一)发展思路 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其他教育方式为补充,以艺术类教育为特色,以省外招生为拓展,逐步形成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结构合理的多元办学格局,依托市场、创新机制、注重素质、强化技能,努力建成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培养模式灵活、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办学定位: 发展规模定位:“十一五”期间办学评估规模为3500人,发展规模为6000―8000人。 办学层次结构定位:以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为主体,以初中起点五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和成人教育为补充。 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传媒,依托广电,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发展规划定位:以规划新校区建设为中心任务,在整体置换老校区的基础上,抓住进入合肥职教城的契机,建设一个占地500―800亩左右的新校区。 发展目标定位:建成行业领先、水平达标、特色鲜明,全面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