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是什么民族?

2.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有哪些?

3.傣族是哪个少数民族?

4.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5.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什么地方

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7.傣族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园_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西双版纳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傣族是西双版纳最大的民族。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傣族是什么民族?

西双版纳必玩三个景点

西双版纳必玩三个景点包括傣族园、勐海热带植物园、曼听公园。

1、傣族园:

傣族园是西双版纳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展示了傣族文化的精华。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傣族建筑,品尝当地的美食,欣赏傣族歌舞表演,还可以参加傣族的传统节日活动。这里的环境优美,气氛宁静,是一个感受傣族文化的好去处。

2、勐海热带植物园:

勐海热带植物园是亚洲最大的热带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奇特的热带植物和花卉,还可以参观博物馆和标本馆,了解热带植物的知识和文化。这里的环境清新宜人,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3、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寺庙,还有美丽的花园和湖泊。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如傣族鼓舞、象脚鼓舞等。这里的环境优美,气氛宁静,是一个感受西双版纳文化的好去处。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有哪些?

一、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二、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三、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四、语言分三种方言,即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泐语、德宏地区的傣那语和孟连等地的傣绷语。傣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按使用地区不同,可分为傣泐文、傣那文、傣绷文和傣端文四种。长期以来,傣族人民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使大量文化典籍及民间手抄本得以流传至今。傣族的民间艺术也丰富多彩,尤以音乐、舞蹈最为闻名。

五、傣族的服饰特点男女不同。

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六、饮食文化: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食。

1、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2、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3、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4、 酸肉 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5、火烧鱼 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

6、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

7、酸角: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8、虫类食品: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七、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地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州县。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是哪个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有13个:汉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回族、苗族、佤族、壮族、景颇族。

1、傣族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傣雅支系传统民居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

2、哈尼族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羌人。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自称“阿卡”,本地统称“爱尼”。主要分布在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勐龙镇、勐罕镇、嘎洒镇;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西定乡哈尼族布朗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勐腊县关累镇、勐捧镇等。主要节日有“嘎汤帕”、“耶苦扎”等。

3、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主要聚居在勐海县的勐阿镇、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勐海县的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勐宋乡及景洪市嘎洒镇、小街乡、勐龙镇和勐腊县的磨憨镇等。主要节日有扩塔节(即拉祜扩)、火把节、尝新节。

4、彝族

彝族源于古代北方“氐羌”族群。是从青海流域南下的氐羌族群中的一部分,与当地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曼腊彝族瑶族乡、易武乡、勐伴镇,景洪市普文镇等地。主要节日有:彝族节(俗称二月八)、火把节。

5、布朗族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勐满镇和打洛镇等乡镇,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捧镇、勐满镇、勐腊镇、磨憨镇等。主要节日有“桑康”节、“玛格乐”节。

以上内容参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西双版纳州十三个世居民族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分三种方言:傣仂语(西双版纳)、傣那语(德宏州)和傣绷语(孟连边境)。

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

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扩展资料:

节日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奥瓦萨”,是我国信奉上部座佛教的傣族、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或赏建节,一般在公历4月12日——4月16日期间举行,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什么地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西双版纳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面积有19124.5平方千米,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千米,一江连六国,有4个国家级口岸。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辖1个县级市、2个县,2021年,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人口79.03万人,傣族是主体民族,世居着13种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01407人。

生物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全州有森林面积155.5万公顷,各级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面积622.8万亩。有西双版纳和纳板河流域2个国家级保护区,面积402万亩。有布龙和易武2个州级保护区,面积103.25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1.26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保护小区,面积6.35万亩。

有西双版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总面积为1147.9平方千米。在蓊郁叠翠、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有植物153种,如望天树、版纳青梅、云南肉豆冠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南部。傣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南部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3县。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傣族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东邻老挝,南临泰国,是中国重要的边境地区之一,是境内唯一的热带雨林地区。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具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

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包括傣族服饰、傣族舞蹈、傣族音乐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西双版纳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和保护区,境内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勐腊野象谷、洱源湖、佛山孟海公园等,是观赏野生动植物、体验热带雨林探险、温泉养生、傣族文化交流以及度休闲的理想选择。

傣族简介

 傣族简介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 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 傣" 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 孔雀舞" 、" 象脚鼓舞" ,特别是" 孔雀舞" 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维妙维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历史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 百越” 。他们以“ 纹身断发” 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倭、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西元前1 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音乐

 傣族散居在云南省境内,约有八十三万九千多人口。主要寄居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县。傣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佛教『龙神』,『树神』。『歌墟日』是傣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进行初恋的习俗之日,『赞哈』( 职业歌手) 每逢节庆婚丧均到场即兴作歌。

 在金色的端丽江畔,在绿色的坝子上,在清澈的溪水旁,常飞来美丽的孔雀争相开屏。傣族姑娘唱起优美的歌曲,模仿孔雀跳起舞来。

 傣族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傣族庆节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傣族婚俗

 “ 赶摆黄焖鸡” 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透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 吃小酒” ,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吃小酒” 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傣族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傃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傣族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建筑

 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缅地输入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 公柱子” 和四根“ 母柱子” ,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复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傣族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傣族--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傣族宗教

 傣族信奉佛教。在傣族地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建筑精巧,造型别致。按照傣族习俗,男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被送到佛寺里去过一段和尚生活,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还俗后可以娶妻生子、参军、上学等。在送孩子到寺庙里和时候,孩子们骑在闪新或兄长的肩上,家里的亲戚则携带他们的生活用品及被褥等相送。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还俗后可以娶妻生子、参军、上学等。